——我省中華秋沙鴨保護成果豐碩
趙冷冰 本報記者 侯春強 實習生 趙世康
5月的長白山腹地,草長樹萌、萬物生發。嫩綠的樹葉,柔柔的水草,碧綠的溪水,一切生機勃勃。令人欣喜的是,一巢又一巢的中華秋沙鴨雛鳥從高高的樹上勇敢跳下,跟著“媽媽”在春日的溪水中自由歡快地覓食、嬉戲。
記者在吉林園池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頭道白河支流和松江河林業有限公司松江河上游,持續蹲守,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雛鳥跳巢及浮水、潛水、覓食等生存技能練習和雌性亞成體探巢、入巢、出巢練習及覓食、棲息的生動有趣畫面。
近年來,園池濕地保護區實施了一系列保護舉措,為中華秋沙鴨撐起了 “保護傘”,保護區種群數量穩步提升。截至目前,來吉林園池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停歇的中華秋沙鴨共有40余只,共有14個仿生巢和4個天然巢入住中華秋沙鴨,已有5個巢成功完成孵化,新跳巢幼雛數量達51只,其他巢穴的秋沙鴨正在孵化中。
松江河林業有限公司資源處副處長關慶濤說:“2024年,制作并懸掛了10個中華秋沙鴨仿生巢。目前,轄區內共安裝30個中華秋沙鴨仿生巢。據監測,今年的仿生巢入巢率在70%左右。”
“2021年至今,我們共安裝3套監控系統14個高清交通專用半球攝像機,對轄區中華秋沙鴨重要棲息地、自然保護區等地的環境及種群棲息情況進行監測。2024年,我們又在仿生巢內安裝了5臺巢內監測設備,對中華秋沙鴨繁殖期進行全過程跟蹤監測,為有效保護和監測中華秋沙鴨提供科技支撐。”
截至目前,松江河林業有限公司轄區已監測到的穩定種群數量為100只左右,其中成鴨48只,幼鴨52只。
多年來,我省在中華秋沙鴨等瀕危野生動物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據2023年統計,在吉林省繁衍停歇的中華秋沙鴨已有600多只,是5年前的1倍多。
今年以來,省林業和草原局嚴格落實《中華秋沙鴨野外種群監測巡護制度》,積極組織 “兩地十區十五站”開展中華秋沙鴨野外種群及其棲息地監測,繼續開展全省遷徙水鳥同步調查,進一步摸清遷徙水鳥種群數量和遷徙規律。扎實做好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收容救護、專項執法以及候鳥保護等工作。積極發揮省市縣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作用,持續開展“清風行動”、網盾行動等專項執法活動,切實保護了野外種群及其棲息生境安全。
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