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糾紛鬧上法庭,業主因疏忽未到庭,判決后不服怎么辦?近日,德惠法院成功判后調解一起裝飾裝修合同糾紛案,法官以耐心溝通化解矛盾,實現案結事了人和,彰顯司法溫度。 案情回顧:裝修延期引糾紛,缺席判決起爭議 2024年,業主王先生(化名)與李先生(化名)簽訂裝飾裝修合同,約定工期為3個月。因施工方多次延期,導致王先生經營的商鋪未能如期開業。王先生拒付尾款,李先生遂起訴至法院,并申請查封了王先生的銀行賬戶。法院依法向王先生送達傳票,但其因疏忽未到庭參加訴訟。我院依法缺席審理后,判決王先生支付部分裝修款。 收到判決書后,王先生提出異議,主張施工方未按期完工導致其開業延遲,應賠償損失,認為法院判決未充分考量其訴求,要求就本案上訴。 法官調解:一個電話搭橋梁,釋法說理化干戈 為實質性化解矛盾,承辦法官未簡單一判了之,而是主動聯系原告人,進行判后釋明,深入了解雙方訴求。 第一步:傾聽雙方痛點 業主訴求:延期交付導致商鋪開業推遲,損失租金和客源。 施工方解釋:材料運輸受發貨方影響,且業主中途多次變更設計,拖延工期。 第二步:以法明理,以情促和 法官向王先生釋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法院可缺席判決,但其仍可通過上訴主張權利。同時,法官向李先生指出,工程延期確需承擔相應責任。 第三步:平衡利益促和解 經多次溝通,法官提出折中方案:李先生減免部分尾款,王先生放棄索賠開業損失。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協議,王先生即時履行了給付工程款的義務,李先生申請解除對王先生的銀行賬戶查封,糾紛圓滿化解。 法官說法: 1. 缺席判決≠放棄權利 當事人因故未到庭,應及時提交書面意見或申請延期;若對判決不服,可通過法定程序救濟,但需提供充分證據。 2.傳票送達需重視:收到法院通知后,務必核對開庭時間、地點,必要時可聯系法官確認。 3.證據保存是關鍵:裝修糾紛中,合同、工期記錄、溝通憑證等是維權核心依據。 4. 調解思維可優先:訴訟并非唯一解紛途徑,協商、調解往往更高效、更利于長遠合作。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應承擔繼續履行、賠償損失等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條規定: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遵循自愿、合法原則進行調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七條規定: 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司法有溫度,解紛有智慧。本案中,法官主動延伸審判職能,以“如我在訴”的共情力推動雙方互諒互讓,既保障了企業合法權益,又減少了業主訴累。下一步,德惠法院將繼續踐行“司法為民”理念,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年”建設,讓公平正義以群眾可感、可觸的方式實現。 初審:張立蘊 復審:石巍 終審:曹夢南 |